陶庙镇 - 农业发展
陶庙镇 - 工业发展
工业经济强势发展,全力实施全民创业,搭建工业发展平台,打造了四大市场体系。即:陶庙山羊交易屠宰大市场,段寨木材交易大市场,许寨花卉苗木大市场,赵寨蔬菜批发大市场。强势发展四大工业体系,即:以新悦服装厂和骏马服装厂为龙头的服装工业体系建设,以江淮虎豹电动车为龙头的电动车工业体系建设,以三友塑料微喷管和顺发网绳为龙头的塑料加工体系建设,以板材交易为龙头的板材及家具制作工业集群建设体系。界首市兴达山羊有限公司简介
界首市兴达山羊有限公司位于界首市陶庙镇金羊大道东侧,距界首市区南7公里、临界郸公路东3公里处,原204省道穿境而过。这里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,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饲草丰盛,当地农民素有饲养和屠宰山羊的传统。该公司位居的陶庙镇不仅是皖北山羊饲养大镇,而且还是鲁、豫、皖三省交界最大的山羊交易、屠宰的集散地。陶庙镇党委、政府在原省委书记卢荣景“以羊聚财,带富四方”题词精神鼓舞下,以市场为导向,以效益为中心,把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作为一大产业来抓,一手抓山羊品种改良,一手抓山羊市场建设,精心培育和打造兴达山羊有限公司。该公司拥有的山羊交易市场和屠宰市场经过两次扩建,目前,已成为闻名华东,享誉全国的山羊交易屠宰大市场。
兴达山羊有限公司由山羊交易市场和山羊屠宰市场两部分组成,是一个集销售、储存、加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市场,并设有饭店、停车场。山羊交易市场位于金羊大道西侧,占地45亩,投资150万元,场内拥有4个1200平方米的山羊交易大棚,3个冷冻贮厂,市场内卫生清洁,下水道等配套设施齐全。最大交易容量1.5万只,平均日交易量达1100只,年交易额8000万元。山羊屠宰市场位于金羊大道东侧,占地40亩,投资160万元,拥有屠宰车间160个,水泥场地、下水道、生产台、工作架等设施配套齐全。日屠宰量1600只,日销售额为64万元。主要产品有:活毛羊、筒子羊、腿子羊、涮羊肉、羊内腰、山羊皮、羊内脏,以羊鞭、羊蛋、羊腰为主的副产品,产品远销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河南、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。
山羊系列产品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,市场前景广阔。目前急需与外商联姻、引进先进设备,对“童子牌”羊鞭、羊蛋、羊腰、羊血、羊骨、涮羊肉进行精细加工,真空包装,使产品“由大变小、由粗变细、由生变熟,变废为宝”。打造山羊系列产品名牌,形成养、加、销一条龙链条式的发展体系,并以此为龙头,加速山羊产业化进程。
陶庙镇 - 特色农业
陶庙镇大蒜种植面积4.5万亩,可年产大蒜6万吨,蒜薹2.8万吨,是优质大蒜生产专业镇。大蒜品种以苍山白皮蒜、改良红皮蒜等优良品种为主,其产品肉质脆嫩,香辣味浓,品质优良,营养丰富,作为防病治病的必备食品和药品,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,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大蒜产业作为富民兴镇的重要举措来抓,做足做好大蒜文章,积极开拓大蒜产业在冷储、精深加工、外贸出口等领域的纵深发展,通过以蒜为媒,广泛招徕外商,截止到目前,陶庙镇共建大型果蔬恒温库16家,大蒜总贮存能力达6万余吨;特别是以龙泰果蔬集团大蒜龙头加工企业,常年进行大蒜的保鲜、加工和出口,并于日本、马来西亚、东欧等10余个国家建立了出口贸易伙伴关系。
陶庙镇地处于黄河冲击平原,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区,土地肥沃,四季分明,雨水充沛,盛产小麦、棉花、玉米等农作物,农作物秸杆资源极为丰富。全镇现建有优质棉生产基地5.5万亩,年产皮棉11万担,年产棉花秸秆2.2万吨;另外巨野县常年种植棉花100万亩,年可产棉花160万担。
畜牧养殖
陶庙镇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同时,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,成效显著。目前,该镇共发展养殖专业村2个,规模养殖户85户,羊年存栏1.5万只,出栏8500只;规模养猪户28户,存栏达1.2万头,年出栏1.7万头;规模养鸡场六座,蛋鸡存栏逾10万只,。全镇仅养殖业一项年增收入750万元,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。
陶庙镇 - 历史文化
这里是三进厅堂,四合院落,东西厢房,楼阁建筑。院内四个角落的廊柱上,分别按福禄寿喜的形式雕刻着南极寿星、老者跨鹿等等不同图案。地面非常平坦,都是用扁平的鹅卵石密密麻麻的铺成各种图案,什么荷花、蝙蝠等等不一而论。最让人惊叹的要算是木雕花窗了,其样式之多,题材之广,做工之细,无不让人啧啧称赞。什么八卦式的,三羊开泰的,五子登科式的,四季平安式的,连年有余式的,福寿双全式的,还有风景式的几何图案式的等等,数不胜数。院中的老者告诉我们,这里的木雕都是出自东阳艺人之手,因为时间久远,那些木头已经变得班驳沧桑了,有的裂了纹,缺了口,但却感到并没有防碍那古老雕工之手所传递出来的神韵,依然传神,依然精湛,依然完美无痕。可惜在文革期间,被人为的破坏了不少,那花纹的式样再也无法弥补,给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。堪称中华一绝的无骨花灯就出自这里,但因房门已锁,无缘得见。我们又随便走了几个院落,都有让你惊叹不已的地方。
唐代古槐
东岳天齐庙,位于陶庙镇陶庙村,因历代护庙人及重修者中多为陶姓,故又俗称陶家庙。
东岳天齐庙为道教祭祀泰山神的庙宇。古代皇帝多祭祀泰山,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,“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,主治死生,百鬼之主帅也。血食庙祀所宗者也。”(《云笈七签·五岳真形图序》)。唐玄宗封泰山神为“天齐王”,元世祖时又尊泰山神为“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”。简称“东岳天齐大帝”或“东岳大帝”。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。此庙始建年代无考,世人或传唐建,或曰宋时,众说纷纭。旧志中记载有元代至元年间的重修碑记,至今尚存残铭,可证其始建年代上限为唐中晚期,下限为金代。明万历年间,善士陶敬聚社集资重修,现有碑为记。入清后,又于康熙、道光、光绪等年间不断增修扩建,规模日臻完善。主要建筑有天齐殿、三皇殿、文王殿、关帝殿、三教堂、玉皇阁、九女阁、真武庙、土地庙、华佗庙以及山门、戏楼等,占地面积10余亩。旧时庙内古木参天,碑石林立,香火旺盛,游人如织。解放后,天齐庙为供销社所用,其中部分古建筑陆续被拆除,碑碣石刻亦多被毁。“文革”中又遭余劫,唯天齐殿、三皇殿、文王殿、三教堂幸存,均面阔三间,青砖砌壁,灰瓦覆顶,古朴肃穆,犹显庄重典雅之风。天齐殿东西两壁分别嵌有明隆庆和清光绪年间的重修刻石,三皇殿内壁画尚存,尤为难得。更引人注目的是庙内的一株古槐,传为唐代所栽,树围5米余,然岁月荏苒,朽枯中空,仅存外皮10厘米许,却虬枝繁叶,充满生机,令人叹为观止。[